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的我导!王西平教授团队!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6-21


2021年西农评选出十大优秀导师团队让我们跟随荣获2021年优秀导师团队的园艺学院王西平教授团队一起探寻葡萄藤荫下的奥秘🍇从野生葡萄到人工培育葡萄从自然进化到种间杂交从抗性筛选到白藜芦醇含量测评……一颗小小的葡萄中还蕴藏着多少学问?






王西平优秀导师团队简介

  葡萄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导师团队由王西平、王跃进、张剑侠、徐炎、张朝红、文颖强、李智、刘国甜、高敏、许腾飞组成,被学校评为2021年优秀导师团队。团队带头人王西平教授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团队指导已毕业研究生约200人,其中博士生40余人。4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6人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就业率100%,培养的部分研究生已成为我国果树学教学、科研及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骨干。

  团队围绕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收集评价,葡萄抗病(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无核基因资源挖掘及分子机理,葡萄抗病无核新种质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着力培养我国果树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优秀人才。


导师团队及学生合影





年少立志 钟情一生


  1993年,王西平教授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农业大学,1996年开始,王西平教授一直坚持在做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葡萄生物技术和葡萄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

  苹果、柑橘、葡萄和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葡萄在我国果树品种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葡萄种质资源起源中心,收集保存了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西农北校区现保存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约有一百余份。1996年,王西平教授师从王跃进教授,团队以起源于东亚种群的中国的野生葡萄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葡萄种质资源的抗病、抗逆,还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筛选优异种质,进而对种质进行创新和应用。






路虽险阻 心亦乐足


  种业的发展离不开种质资源,现在生产上栽培的品种主要是欧洲葡萄、美洲葡萄,但这些葡萄栽培品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欧洲葡萄抗病性都比较差,但是有很多野生葡萄资源的抗性很好,也有一些野生资源中的白藜芦醇等特异功能性成分含量比较高。王西平教授团队从全国各地收集野生资源,寻找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的野生资源,对其进行筛选、评价,从而发现更好的种质资源进行应用。



  与作物杂交不同,果树杂交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葡萄杂交处理后,从种子播种到结果需要3到4年时间,才能看到果实,而育成一个品种一般需要十年以上。团队面对果树育种时间长、人力消耗大的问题,建立了葡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能够定向改良葡萄品种的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效率,从而创制了一批葡萄新种质材料,在2021年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实验室中栽培的葡萄藤




创新种质 选育品种


  王西平教授团队利用野生葡萄和欧洲葡萄进行杂交,一方面是为了创新种质,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选育更好的品种。选育品种一般应用于酿酒葡萄;而在创新种质这方面,王西平教授团队利用野生葡萄和欧洲葡萄杂交后的抗病性、品质等性状,创造了很多一千多份种质材料。在北校区,王西平教授团队保存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大约有一百多份,在全国而言是最多的。












  王西平教授偏好某些具有突出性状的种,例如实验室现在重点研究的山葡萄和毛葡萄。山葡萄是所有葡萄种里面最抗寒的,且有着很好的抗病性,尤其是灰霉病;而毛葡萄非常抗黑痘病,有着很高含量的白藜芦醇含量









深入挖掘 成果斐然



王西平教授团队研究的主要重点不在品种,而在挖掘种质资源的抗病基因。野生葡萄中含有许多的特异性状,例如抗寒、抗旱、抗病等,尤其是抗病特别突出。他们重点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来研究抗病机理,挖掘抗病基因。

王西平教授团队做基础研究时建立的葡萄转基因技术体系以及利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在全国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基因编辑体系方面,王西平教授团队是做得最早的,相对于国外发表论文数量是最多的;在葡萄转基因方面,也是国内技术体系最成熟的,团队也在2021年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品种方面,由王西平教授团队利用胚挽救技术,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等一些其他技术,在育种上进一步应用,已经选育推广了几个品种。






重视实践 以身作则


  王西平教授始终认为研究必须和实践紧紧结合,空有一身理论在科学研究这条路上是行不通的。因此王老师常常亲自带队前往全国各地,寻找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并将其进行分类、筛选、创新和应用。充分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知识研究抗病机理,挖掘抗病基因,创造了多种种质材料。



  “现在,我们许多同学不愿意下地,到田间的意识不强,整日在实验室里,对葡萄产业环节不太了解。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只懂理论,而缺乏实践锻炼。”王西平教授讲到,“作为研究葡萄的同学,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认识葡萄品种,把品种搞错,或者不了解生产中葡萄栽培管理是不行的。”

  因此,王西平教授经常带学生到田间去认识葡萄材料,指导他们掌握葡萄栽培管理中的一些技术,要求学生至少一个月要劳动2到3次,不仅研究生,王西平教授本人也时常组织葡萄团队党支部成员到葡萄田间去,认识主要栽培品种,了解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王西平教授悉心指导学生实验





关心学生 严慈相济


  在王西平教授看来,老师只是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条件的,而学习到怎样的程度则是学生自己的事。

  为此,王老师想方设法地将办公室从离学生活动室有几栋楼距离的园艺楼搬到了活动室隔壁,方便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解答疑难;此外,王老师每周都要召开一次研究生进展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交流会使学生互相了解,取长补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王老师在疫情没有发生时,还常常自己出资送学生去国外实验室进行学习交流。





  在学生眼中,王西平教授是个严慈相济的大家长。学生遇到疑难时,王老师会及时解决,若是犯了错,老师也会严厉指出,但也只是对事不对人。

  尽管做了许多,但王西平教授仍是一副微不足道的样子,他只是不停重复着,这是老师应该为学生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实验环境是他必须提供的,而学习则是看学生自己的,而王老师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为国家发展去努力奋斗的人。









小小葡萄的背后

是数十年的坚持如一

是无数次的杂交、选种

是一代又一代间的传承

或许正因如此

用它酿出的酒

才格外甜美醇厚












采访:薛子涵 王孜怡 张旭晨

视频:金秦垚 崔璨 李怡雪

图源:罗杨 金秦垚

相关阅读

学院派实力打假!你永远可以相信西农人!

只有一个信念!齐心协力守护校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王孜怡

     张旭晨

     薛子涵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